2022年,龍鋼公司煉鋼廠緊盯“國內一流 行業領先”總目標,圍繞“提質增效、升級轉型、綠色智能”三大主題,緊扣智能煉鋼、高效連鑄、經濟冶煉、清潔生產等,加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、加快技術技能人才梯隊培養、加速科技創新成果含金量提升,充分發揮科技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和支撐作用。
步調一致,科技項目有序推進
該單位以薛小永勞模創新工作室和馮建斌技能大師工作室為主陣地,以工藝、設備、電氣自動化三大專業為發力點,以科研項目、四新項目、技術進步項目和一計一策為突破點,全廠范圍吸收技術、技能人才,積極組建、完善、成熟的煉鋼科創團隊。堅持“項目負責人+技術負責人”的“雙經理”制,實現資源有人調配、技術有人提供的良好環境,確保各類科技項目有序推進。堅持以項目負責人為主導的獎勵分配制度,充分調動企業科技人員工作積極性。根據陜鋼集團科技項目計劃,結合項目各階段資金需求,做好研發費用各階段預算,積極溝通、及時糾偏,不斷完善生產過程技術改進和科研創新項目費用歸集管理。2022年,科技項目完成率較計劃提升12.5%,研發費用較去年增加77萬元,獲得政府政策紅利320萬元。
破繭成蝶,科技人才競相迸發
以五支人才隊伍建設為指引,牢固樹立人才先行的觀念,實行“專業培養和綜合培養同步進行”“有效聯動和集體推動同等對待”的特色培養政策,努力建設具有較強創新能力、獨立思考能力、合力攻堅能力的“三個能力”梯度,不斷增進適應企業建設發展需要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,錨定企業發展瓶頸和前沿,謀劃煉鋼未來發展新方向。深推兩類六層專業技術、技能人才全面公開競聘,根據揭榜掛帥成績和貢獻,完善專業技術、技能人才考評、培養和激勵機制,形成技術技能人才上崗靠競爭、在崗靠業績的良好競爭局面,進一步激發技術人員創新創造熱情,助推技能型人才不斷創新賦能。2022年,該單位職工梁少鵬獲得陜西省冶金青年科技獎;劉海瑞獲得陜西省金屬學會優秀科技工作者;高仲毅入選第三批渭南市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,并入選中國科協陜西省企業創新達人。
開源架橋,科學技術突飛猛進
該單位打破常規,注重自我總結、凝練,形成自主知識產權,積蓄自身科技實力,充分調動員工書寫、發表論文的熱情。持續推進周二“下基層”活動,將知識、技能傳授到一線,堅持信息共享、資源互補,讓科技工作條理化、簡單化,實現了一線工程技術人員對科技工作從抗拒到自覺融入的思想轉變。積極組織專利、論文相關知識的系統培訓,參與各學會、論壇、組織機構的論文、專利大賽,在比拼中提升員工科技素養,縱深項目研發內容,捕獲行業創新靈感,為挖掘專利、論文開源架橋。2022年,專利、論文在數量和質量上均有大幅提升,累計發表各類論文64篇,其中12篇收錄萬方、維普等知名數據庫;獲得實用新型專利5項。
眾志成城,科研成果碩果累累
該單位緊緊圍繞企業生產和發展中的關鍵問題自選課題立項攻關,倡導“術業有專攻”的科技管理理念,細化專業分工,充分發揮員工專業特長,實現各專業技術領域科技創新遞進發展。鼓勵不同學科之間的科技碰撞,工序環節之間溝通協作,縱深項目研究內容,細化對標,形成全面、全要素對標框架,系統調研、明確差距、明晰差異,向先進同行學習、交流,開視界、長知識,不斷提升研發水平。定期組織召開科技工作推進會、項目課題研討會,組織科技成果展,展現創新風采,激發創新活力,團結科技工作者服務企業技術創新,增強創新自信,增強企業科技工作者的榮譽感和歸屬感,加快項目成果轉產、普及,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學技術驅動力。2022年,該單位獲得全國機械冶金建材行業職工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1項、三等獎3項,陜西省冶金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,陜西省創新方法大賽三等獎1項。(龍鋼公司 李小軍)